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员风采  >  党员风采

“孤儿”的幸福晚年

来源:杭州萧山致公党    时间:2014/12/26

今年10月1日是国庆65周年,也是老汉我年满90的庆生日(农历九月初八)。这一难遇的巧合,算是双喜临门,更应欢庆!

我是一位老归侨,历任过三届萧山侨联主席。由于接触“侨”、“海”的人和事较多,而这方面的亲身感受也特别深。

经济发展神速 政治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变化最大、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二:一是经济发展神速、国力增强颇快。水涨船高,老百姓也日益得到实惠。作为归侨教师的我,更是感同身受。记得“文革”前后的约17年间,我们的工资水平一直在原地踏步,没有作过一次调整提高。78年以后,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导向下,逐步作过几次调整,“臭老九”的生活随之有了提高、改善,这为我家住房装修、家电更新换代提供了可能和实现。虽然,我已退休多年,但仍能真正享受到发展成果共建共享的甜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的后辈也有明显的发展变化,他们也能跟上时代步伐,而创新发展自己的事业,前景较为乐观。

二是政治生态与时俱进,能日益顺应世界潮流,向着民主、法制大道迈进。众所诸知,在十年动乱,极“左”思潮影响下,我们归侨比其他人多受一层“海外关系”的冤屈,审查、批斗在所难免。直至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同志就曾作过拨乱反正的指出:“说什么‘海外关系’复杂不能相信,这种说法是反动的。我们现在不是关系太多(指海外关系),而是太少,这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这种政策一定要纠正过来,要做大量工作,进行政策教育,全国执行。中央已下了这个决心。”党中央重申了党的侨务政策,党的关怀爱护才重新温暖了我们归侨的心。

1979年我荣幸地出席了省、市召开的两次侨代大会(与萧山前统战部长李璧笃一同参加)对我教育良深、鼓舞极大。次年我当选为县人大常委、县政协委员和出席杭州市人大代表会议。1981年底,萧山县侨联成立,我当选为主席,更使我受宠若惊,铭感不已。

记得那时我在走访归侨、侨眷当中,还了解到不少人由于害怕“引火烧身”、怕惹麻烦,而不愿暴露自己有“海外关系”的身份。这一截然相反的鲜明对比,令人感慨万千。

关于如何发挥海外侨胞的作用,邓小平还说过:“我们还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希望中国兴旺发达;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含港澳台同胞)在祖国的投资占所有外资的2/3多,成为中国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策改革开放 “孤儿”从此不“孤”

由于改革开放,我这个“孤儿”开始不“孤”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从未谋面的同胞弟妹(7个),开始陆续回来寻根问祖,旅游探亲。光我一家的亲友,就将近三十批,约有90多人次,平均每年一批三人次。他们有的来自泰国、印尼,有的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来自港澳台的就更多了。1987年开始,我自己也先后五次去过香港、澳门和泰国。这是我回国半个多世纪来连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

通过多次的探亲欢聚,彼此之间的情况清楚多了。弟妹们对我一家的现状感到放心;对于内地正在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也备受鼓舞。我对她(他)们关心国事、家事的亲切表现,也感到宽慰。

1998年,大妹夫妇祖孙三代一行八人,由千里迢迢的澳洲飞来萧山,探望我们一家,这一难能可贵的亲情和勇气,确实令人感动。尽管胞妹一家是手持澳籍护照的华人,但不论她们居住何方,在别人眼里,他们依然是中国人,在她们自己心底也依然将自己归属于中国人。所以,澳洲华侨、华人普遍关心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并不奇怪,他们说:“只有这样,海外的华侨、华人才有支柱和靠山。”

在萧期间,她们一行受到我区侨办、侨联领导的热情接待,她们对此礼遇,既感动又感激,她们说:“我们只是澳洲的普通平民,没想到萧山的有关官员把我们当作亲戚一样款待,实感荣幸!”还有一项给她们留下好评的是,萧山酒店的服务和房价都比上海、苏州好,尤对服务员不收小惠的风气,更是称道不已。她们说:“虽然在萧山只逗留七天,但我们感到很满意、很开心;在吃、住、玩多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以后我们还想再来。”

2006年3月,正值寒冬逐渐解冻之时,我家迎来一批台湾贵宾——阔别半个多世纪的表兄夫妇一行四人。表哥比我大三岁,算起来已届耄耋,八十有六了(今年已经九十三了)。这次来萧,日夜飞行,诚属一项难能可贵的壮举。如果没有一定的思乡怀旧之亲情,没有一定的勇气和胆量,是不敢轻易出门上路的。他们的到来,也是我们一家喜出望外的一次盛会。

重逢之日,天公作美,万里无云。我依约驱车前往萧山机场,顿觉老怀雀跃,心花怒放。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航班准点降临,嘉宾安抵萧然。当他们一行四人,手提行李正朝闸门走来之时,我便快步上前接应。我们哥俩终于紧紧相握,拥抱在一起了!千言万语难出口,没有语言,也没有欢呼,只有热泪咽梗和心跳加速。直到兄嫂拍打我们的肩膀之后,我们哥俩才如梦初醒,缓过神来。

抵萧第二天,在为嘉宾接风洗尘的酒宴上,我们两家按辈份依次入席,正好象征团圆的一打(12人)。几个年轻晚辈,虽是初次会晤,彼此陌生,但欢聚之后,大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席间频频碰怀,相互祝福。老的有老的家常话,后生有后生的新鲜事。话题不断,欢笑洋溢,情意浓郁,气氛热烈而和谐。

通过交谈又进一步了解了表兄的经历,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留美训练时的132人中,完成毕业者只有21人,他是第一名。这一成绩令我们一家敬佩不已。他回国后即参与抗战,曾追敌鸭绿江边,扬威扬子江上,出生入死,上天作战403次,让我们惊叹,并为他骄傲。

表兄大加赞赏大陆的“与时俱进”,据说他于1991年曾返广东梅县探亲过一次,但那时并不顺畅,连在河南任教的胞弟也不敢回来跟他相会,至今心有遗憾。时隔15年再返大陆,来到萧山,景况大不相同。他感叹:“发展变化之快,出乎意料之外。”他还极力赞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倡导。对于台湾陈水扁当局用狭隘的意识形态阻挠两岸和平相处与和谐交流,表示愤怒和不满。他和台湾多数人民一样,曾呼吁执政者能够摒弃“政治考量”,全力促成大熊猫来台,以增进两岸交流与了解。

由于假期所限,他们在萧逗留仅三天,来去匆匆!机场临别,表兄又一次重复这样一句话:“倘能尽快实现‘三通’,减少折腾,我们还会再来!”

以上是我亲身经历、感受最深的几件事例,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带来的深得民心的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给全国人民带来令人鼓舞的新气象、新措施、新感受,作为老归侨的我,更加欢欣鼓舞,积极拥护。我虽然已届耄耋,但热爱祖国之情仍然不减当年。人到老年,就更加热爱生活,更能享受生活,享受健康,也更加积极乐观,珍惜生命。因而在健康养生方面,我有自己一套生活方式和规律。前年(2012年)萧山区网站组织全区“健康养生达人”评选活动(医药杯)我荣幸被评上十强。(详见2012年8月5日《萧山日报》3版)

最后,我以一首七律作结:

  九秩大寿怀感
  世间五福涌诗泉,老当益壮寿自先。
  自甘淡泊身心健,遍历坎坷意志坚。
  笔走龙蛇刚柔济,香飘翰墨遐迩间。
  笔走龙蛇刚柔济,香飘翰墨遐迩间。
  华辰九秩齐庆贺,共祝期颐乐永年。
  2014.8.28
  (此文系应杭州市老龄委办、杭州市老年电视大学联合举办首届杭州市老年人“看美丽杭州 享幸福养老”征文活动而作)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7 © 杭州萧山致公党      备案号:浙ICP12008854
地址:萧山区沈家里199号人才管理中心8楼
技术支持: 杭州巨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