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的建议
来源:杭州萧山致公党 时间:2016/2/242016年是G20峰会年,为了办好G20峰会市委市政府开展了场馆住地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城市环境提升等工作,还精心组织文艺演出、志愿服务、新闻宣传、群众发动等各项工作,这一切不仅仅只是为了G20,最终的目的是将杭州打造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都将G20和城市国际化结合在一起并放在首要位置,由此可见城市国际化是未来杭州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但是现在杭州的世界知名度及一些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居住环境及市民素质等方面跟世界知名大都市还是具有一定差距的,接下去杭州将承办G20峰会、亚运会,我们要抓住这有利时机,提升杭州的世界知名度。对此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我提几点建议:
首先是基础设施国际化,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纽约、巴黎都具备发达健全的综合交通体系。要推进萧山机场改造提升,推进航空口岸国际化,以增强与世界各地的紧密联系。要优先都市经济圈轨道网络建设,构建1小时交通圈,缩短杭州城市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提升杭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交通枢纽功能。
其次是经济产业国际化,G20杭州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东道主我们要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要在国际产业分工取得优势位置,要结合"一路一带"国家战略,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要在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跨国企业,提升杭州经济产业国际竞争力。G20峰会是杭州会展产业的一张金名片,我们要培育和引进一批国际性机构、会展项目和会展企业,进一步做强会展产业。
三是城市文化国际化,杭州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丰富、多元、淳厚、悠远。在营造杭州城市文化国际化过程中,要处理好文化共性与个性关系,在营造开放包容、海纳百川、多元文化共存的城市文化基础上,充分挖掘西湖和大运河两大世界级遗址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传统杭州与现代杭州有机结合,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新形象。
四是人居环境国际化,国际化都市不仅要吸引人,更要留住人。加速推进教育和医疗的国际化程度,增加幼儿至高中阶段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数量;建立与国际医疗保险机构费用结算、医疗服务相接轨的医疗服务体系,积极为在杭省市级医院争取更多的国际医疗保险定点资格。打造国际化社区,创建国际宜居环境,让外籍人士平等地享有社区资源,推动社区居民共处、共享、共融。加强平安杭州建设,尤其是进一步提升技防能力,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让更多的高端外籍人士安心留住杭州。
五是科教创新国际化,大力推进科技研发的国际合作和教育国际化,充分利用优质国际科技教育资源,大力推动国际化办学,支持本地高校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设立研究院;积极实施政府留学生奖学金计划,鼓励在杭高校扩大国外留学生招生规模,吸引更多国外留学生到杭州就学。
六是市民素养国际化,强化人格的塑造,培育现代市民人格。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通过营造城市人文环境,学习人文知识,在全社会倡导人文关怀,形成人文教育和体验环境。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手段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和人文情怀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还有在经济社会管理中要处处体现人文精神,树立充满大智慧、大感情和大关怀的城市市民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