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G20,加快机场路城市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建议
来源:杭州萧山致公党 时间:2016/2/24进入21世纪,全球化进程成为席卷全球的发展趋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全球城市"或者"世界城市"进入人们视野。城市竞争已不是单一城市间的竞争,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区域或城市集团的竞争。机场路位于杭州未来"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黄金产业带",江南副城萧山的北侧,链接滨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空港新城、江东新城、临江新城等新兴城区。随着萧山国际机场二期投入使用,机场路改扩建完工,特别是G20峰会落花杭城,机场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顺利推进,机场路作为"省门第一路"喜迎四方来客,为今后机场路城市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机场路沿线必定将成为未来杭州大都市经济圈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和新的增长极。
是,目前机场路沿线经济带除钱江世纪城区块开发较为成熟,其他区块进展较为缓慢。沿线交通较为简单,只有几条主干道与机场路相交。两侧建筑沿路和水系呈线状分布,尺度较小,有的直贴高架路,建筑界面不连续,城市景观缺乏美感。铁路、大型立交设施以及高压线给沿线各区块之间的联系、城市景观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为更好、更快的开发建设好机场路城市经济带,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有序推进。机场路城市经济带范围广,仅在萧山境内就涉及钱江世纪城、经济开发区、新街、瓜沥(坎山)、靖江等镇街,规划、征迁、建设难度大,资金压力也较重。全市要统一思想,上下一心,以积极的实际行动,推进经济带开发建设。组建专业的开发公司,形成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开发方式,例如市区两级政府负责制订财政、土地、产业等相关政策,镇街主要负责土地征收和社会问题处置,开发公司重点负责招商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工作,收益由参与方商定分成。有序实施开发,整体开发强度从钱江世纪城为核心开始由西向东逐渐递减,在中部集中各项公建设施形成次级核心,最后到东侧机场区的低强度区块,各个区块内部核心区域适度安排高强度的开发。另外,市区两级政府还要停止审批其它地区建设相关项目,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引导原零散分布的相关经济要素向机场路城市经济带集中。
二、规划先行,红线控制。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依据,没有好的规划,就不可能把城市经济带建设好、管理好。因此,在《杭州萧山机场路经济带概念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经济社会新常态,加快总体规划、详规和单元控规等编制工作,同时抓紧交通、管线、产业等各项专项规划编制,早日确定规划红线控制范围,严控项目建设、严控违章搭建、严控突击装修,争取工作主动。
三、拆改结合,科学布局。转变逢挡必拆的拆迁思维,实践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规划区内建筑有提有放,有拆有改。对规划内必须拆迁的房屋和严重影响城市环境的建筑要强力征迁,对一些有利用价值的建筑物在规划许可的情况下,建议政府收购,进行改造提升。对有一定历史保护价值的建筑要进行保护,对少数土地开发价值不高、疏密有据的民居,可改造成原住民街区,减少拆迁成本,保留城市历史痕迹。在城市功能布局上,要以机场高速路为核心,通过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采用BRT方式使与外部链接。经济带各功能区块要合理分布,科学设置各区块之间的道路交通联系,减少不必要的城市道路对铁路、机场快速路、大型城市绿地斑块的不必要的穿越,同时完善组团内部的道路网络系统,更好的服务各区块。
四、做细基础、突出绿色。地表建筑是城市的衣装,地下设施则是城市的经脉,只有经脉通畅健全,那么城市会始终保持健康。因此,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优先规划地下配套设施,注重地下管线设施建设,防止"水漫金山",要适度超前预留管孔规模,避免"马路拉链"发生,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经济带开发要突出绿色,营造低碳生态环境,大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临空产业为特色,集"商务、金融、酒店、航空服务、交通、居住、临空型高科技工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型活力经济带。还有要制定禁止引入产业目录,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的产业禁止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