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来源:杭州萧山致公党 时间:2016/2/24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过去传统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因此,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是实现区委建设"三生融合"美丽萧山的必由之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产业结构失衡、劳动力素质不高、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已成为困扰萧山经济转型升级的突出问题。为此我区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抓住G20峰会、亚运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机遇,深化转型升级,确保经济增长。
一、打造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以全省两化深度融合综合性国家试点区建设为契机,围绕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研发平台、品牌建设等重点,加大"机器换人"、"设备联网"、"企业联网"推进力度,淘汰落后的技术和产能,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提升价值链、拓展创新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加快培育科创型企业群。要深化科创园建设,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积极引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
注重新兴现代服务业态培育。树立"制造"服务"的大工业理念,推动研发、设计、检测、信息、培训、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增强对制造业的服务支撑能力。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跨境电商等新兴服务业。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鼓励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打破资源利用时空界限,以新型业态推动实体生产与销售,促进国际贸易转型升级。
二、打造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
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对初创型、高新技术和创新型领军企业要加大培育力度,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入股、共同开发等形式,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同时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建立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中心。要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协会发展,使各类创新主体与要素市场的紧密联系,进而形成合力提升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和服务水平,重点对要强化中小微企业共性技术攻关,推进大型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共享。
三、打造适应创新的人才支撑体系。
""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实施人才新政,深入实施"5213"计划,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人才和高端创业创新团队,特别是引进金融保险、研发设计、跨境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紧缺急需人才团队。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引导院士、博士后及其领衔的创新团队向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集聚。
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环境。对携带高新技术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在经费、土地、金融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优化大学生创业扶持机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创新,注重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完善人才落户、子女就学、医疗保险等配套政策。
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办法。建立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健全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政策。
四、打造驱动创新的制度保障体系。
优化政务发展环境。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为契机,进一步开展审批流程梳理和优化,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探索"分阶段分包"审批机制,完善各类证照联办机制,推行"一窗收费"模式。
发挥风险投资驱动创新"催化剂"作用。建立创新风险投资基金,由财政资金为主导,引导民间资金、上级相关资金投资入股,通过科技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我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会计、信息、管理咨询、法律、培训等中介机构,加大对创新产业的支援服务、延伸服务和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