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参政议政

发挥“海侨优势” 构筑“五大平台”

来源:杭州萧山致公党    时间:2016/2/24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时期我国深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目前,浙江籍海外华侨华人留学人员达202.04万人[i],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是连接中国与周边国家天然的桥梁。浙江省作为民营经济强省,要充分发挥海侨优势,认真构筑有力平台,积极推动浙江省民企和海外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实现强强联合、要素集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把浙江省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为此,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发挥"海侨"体制内各单位跨部门联合优势,构筑全方位的政府服务平台。当前,浙江省正在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强省,要坚持民营化、市场化取向,继续发挥好体制机制的活力优势。浙江省体制内有侨办、致公党、政协专门委员会等组织机构优势,建议各部门要加强跨部门协作,为浙江省民企和海外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服务保障。是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扶持政策。国家层面"一带一路"总体规划和相关政策即将出台,浙江省要与之紧密对接,专门制定鼓励引导民企和海外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方案和扶持政策,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发挥好政策的导向引领效应,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二是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境外投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一站式"窗口服务模式。三是完善服务内容。要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投资政策、信息咨询、项目推介、金融保险、法律维权等服务,特别是针对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全球经济波动、文化差异、信息不对称等风险,要加强宣传培训和教育引导,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要指导境外浙商园区企业完善贸易摩擦预警和应诉、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等机制,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四是协调解决困难。由浙江省政府牵头,组织相关经济、外事、侨务等部门共同参与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解决浙江省民企和海外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问题和困难。

二、发挥"海侨"同胞以及海外企业金融和民间资本结合优势,构筑航母型的金融投资平台。浙江省广大海外侨胞同胞以及海外企业在海外经营管理多年积累了大量的金融资本和人脉关系,同时浙江省民资充裕、活跃,且拥有一批有规模、上档次、实力强的民企,今年8月25日,全国工商联揭晓"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浙江省138家企业入围,连续17年蝉联全国第一,占全国比例28%。建议要充分发挥浙江省民资和海外侨胞以及海外企业金融桥梁优势,进一步聚合民资和广大海外侨胞以及海外企业力量,打造金融投资航母。一是组建"浙民海投"。浙江省要成为中国此方面第一个创新和改革的先行者,由浙江省政府牵头有关银行和民企巨头以及侨胞和海外企业,共同组建注册资本100亿元以上的、民资和侨胞以及海外企业控股的"浙江民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参股、控股或收购形式,参与"一带一路"有关项目建设。同时下设若干个产业发展基金,将浙江省涉及产能过剩的钢铁、水泥、纺织、钢结构等产业,通过广大海外侨胞和海外企业牵线搭桥穿针引线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转移。二是成立"丝路基金"。由浙江省政府财政出资,联合浙江省内有关金融机构、海侨同胞和海外企业、民企等共同参与,设立浙江省级丝路基金,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和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三是采取"债券式"募资方式。以浙江省政府名义发行有关"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的债券,吸引民资和侨胞以及海外企业参与。

三、发挥"海侨"同胞和海外企业资源广泛优势,构筑多元化的对外交流平台。浙江省除拥有202万多名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外,并且还拥有众多的海外组织,如,同乡会、留学生联谊会等,建议要充分发挥浙江省的海外同胞和企业在国外的资源广泛优势、语言文化优势、风土人情优势、金融技术优势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一是成立浙江省"一路一带"战略发展促进会等机构。由浙江省有关单位牵头和参与,邀请各类代表性的同乡会、协会、留学生联谊会、"一带一路"沿线海侨代表及工商社团等共同参与成立相关社团组织。支持社团组织开展各类经贸合作与交流活动,代表、维护、反映广大民企和海外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中的利益诉求。二是成立"浙江省海侨总会"。积极整合浙江省海外侨胞的信息和资源,依托"浙江省海侨总会"打造全球浙江省海侨同胞的"总部之家",加强不同地区浙江省海侨之间的联谊、沟通和交流,推动项目、资本、技术、人才等优质要素集聚到浙江省。同时发挥好海外浙商在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外知名企业、国外著名科研院所、顶尖技术和顶尖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携手浙江省内浙商共同开拓海外市场。三是推动人文深度融合。发挥海外浙商和侨商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府间的民间交流合作,相互增设一批友好城市,推动建立"一带一路"国家城市联盟、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多边商务理事会,构建多层次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四、发挥"海侨"同胞以及海外企业和民营企业产业互补优势,构筑多赢式的经贸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要素禀赋各异,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广大浙江籍海外同胞和企业已经在这些地方"生根发芽"多年,且与浙江省的产业互补性强,这为浙江省吸引侨商回归浙江投资,帮助国内民营企业走出去,实现多方共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浙江省要积极发挥自身在产业、技术、资金和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引导产业有序转移,鼓励过剩产能在境外园区集聚发展;按照"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布局的指引,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主动与海外同胞和企业对接参与境外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大项目的投资、建设;引导各类工程企业资源共享、产业协作,以联合体方式承揽境外工程大项目,带动浙江省装备、材料、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鼓励工程企业与海外同胞和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实现投资与对外承包工程的结合,更好地实现"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战略部署。

五、发挥浙江省"侨交会"和国家战略优势,构筑高层次的基础支撑平台。海外华人华侨是连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天然桥梁和纽带"。建设"一带一路"的核心是要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因此建议从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分析应该立即抓住机遇积极谋划召开"浙江省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大会"和"浙江省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为浙江省海内外广大华商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搭建沟通交流、项目对接、产业发展等全方位的合作平台。从供应链角度看,"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提供相配套的基础支撑。当前杭州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杭州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等六大国家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浙江省要发挥好国家战略优势,一方面,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洋山江海联运枢纽、宁波海铁联运枢纽、义乌国贸国际专列等硬件设施建设,搭建宁波与东盟国家重点城市之间的空中通道,为民企和海侨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海陆空交通运输服务;另一方面,全力优化浙江省电子商务、跨境贸易、金融环境等软件建设,更好地助推民企和海侨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

 

 

 

 

[i]据2014年10月29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省共有浙江籍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202.04万人,居住在浙江省内的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112.42万人,归国留学人员5.67万人,海外留学人员8.96万人。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7 © 杭州萧山致公党      备案号:浙ICP12008854
地址:萧山区沈家里199号人才管理中心8楼
技术支持: 杭州巨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