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培育我区具有承接政府公共职能转移能力的社...
来源:杭州萧山致公党 时间:2016/2/24以"简政放权"为核心取向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主张将政府职能中"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目前政府正通过取消、合并、转移、下放等形式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削减工作,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将交由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社会组织作为承接主体之一,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承接这些服务,如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积极助推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
社会组织承担着公民与政府和社会联系的纽带之功能和作用,承担着劳动者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平衡权益的功能和作用。是社会交融的粘合剂,社会矛盾的稀释剂,社会冲突的缓冲剂,担任了越来越多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角色。但是,尽管各类社会行业组织在各自的行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还是看到社会组织存在着发展步伐慢、职能发挥不完全、结构不合理、制度不完善以及社会公信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比如一些组织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有的完全依附于业务主管单位,不能自主开展工作。还有部分组织因素质不高还不具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条件。一些组织的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为兼职,且普遍学历水平偏低、年龄偏大,造成自身机构先天不足,自身运行机制不畅,财产关系混乱,内部管理松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社会信誉较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管理作用的发挥,形成了影响组织健康发展普遍问题。
为此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
第一方面:作为政府,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扩大政府公共决策中的行业组织参与力度。推动行业组织真正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社会法人主体。尽快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机制,明确购买服务的范围与内容,将政府各部门可委托行业组织承担的事项,通过政府采购等法定方式,向符合条件的行业组织购买。社会组织建立独立财务核算制度,资产自主运营管理。
第二方面:对社会组织要建全评估体系,改变长期以来对"重登记、轻定位、松管理"的状况,提高行业组织的自身能力和社会公信力。接受"第三方"监管机构的监督和协调,对申请、招标、实施、结项、评估、反馈等一系列具体环节制定实时动态的管理办法、纳入相应的监管部门,形成从准入到履行合同到退出的实时动态监管网络。
第三方面,积极将"孵化器"这种培育中小企业的成熟模式延伸用于社会领域。通过申请、评估等程序,为创新性强、有发展潜力的社会组织提供包括场地设备、能力建设、登记协助和小额补贴等公益组织创业服务,扶助初创性公益组织逐步成长。
第四方面,创新孵化发展人才。吸引优秀人才服务于社会组织、优化社会组织人才队伍。一要加强培训。由政府出资,对社会组织负责人、专职工作人员及财务专业人员进行滚动培训;二要重视和逐步解决社工的实际困难。提升社会服务机构中一线社工、督导、行政人员等三类专业人员的薪酬待遇,尤其是机构骨干核心团队的薪酬。由政府每年发布社会工作者薪酬指导价,标准可与社区居委会社工同步看齐;三要录用优秀人才。力争杜绝目前很多社会组织过多依赖、接纳离退休人员的现象,以利于社会组织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