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致公简介  >  致公简介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区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应对措施

来源:杭州萧山致公党    时间:2012/10/8

目前,金融危机仍然严重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作为走在全市改革开放前列的萧山区民营企业,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进一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化合作、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海外并购、跨国合作、技术交流等“走出去”步伐,从而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成为萧山区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的重要使命和历史性机遇。为此,本人认为应正确认识我区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成绩和问题,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正确认识我区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成绩和问题

一是取得成绩:改革开放以来,萧山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牢牢抓住历史机遇,不断做强做大自身企业,使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蓬勃发展。在国内发展的同时,“走出去”发展也产生了很大成就和影响。如到国外投资,设立生产经营机构,向境外延伸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合理配置资源。根据萧山区外经贸局介绍,全区2011年新批境外企业15家,中方境外投资总额达到3.1亿美元,同比增长263%,比“十一五”时期投资总额还超了近50%,境外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全区经国内商务部门核准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已达100多家,境外投资总额达到6.1亿美元。无论是境外投资企业数量还是投资额,萧山区都位于杭州市第一位,在浙江省各县市区中也是稳居前列。万向、富丽达还分别成为全国或全省企业“走出去”的典范。

二是存在问题:在民营企业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就的同时,一些问题和障碍依然存在。首先是民营企业自身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如跨国投资经验不足,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在境外企业之间缺乏协调和沟通。其次是宏观环境的一些问题制约着民营企业“走出去”。如融资方面,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担保体系不够健全,企业在境外形成的资产无法为贷款作抵押担保,金融服务跟不上企业“走出去”的形势要求。再次是政府服务工作不到位。虽然我区政府部门能够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但是从国家、省、市的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认识还很薄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政策的执行和支持力度上还远远不力,一些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难以及时到位。最后是得不到国外法律保障。境外投资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企业难以获得国外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面信息,境外投资风险评估比较困难,缺乏预警机制,对企业在外的利益保护力度也远远不足。

加快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区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应对措施

目前,金融危机仍然严重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作为走在全市改革开放前列的萧山区民营企业,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进一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化合作、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海外并购、跨国合作、技术交流等“走出去”步伐,从而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成为萧山区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的重要使命和历史性机遇。为此,本人认为应正确认识我区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成绩和问题,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正确认识我区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成绩和问题

一是取得成绩:改革开放以来,萧山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牢牢抓住历史机遇,不断做强做大自身企业,使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蓬勃发展。在国内发展的同时,“走出去”发展也产生了很大成就和影响。如到国外投资,设立生产经营机构,向境外延伸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合理配置资源。根据萧山区外经贸局介绍,全区2011年新批境外企业15家,中方境外投资总额达到3.1亿美元,同比增长263%,比“十一五”时期投资总额还超了近50%,境外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全区经国内商务部门核准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已达100多家,境外投资总额达到6.1亿美元。无论是境外投资企业数量还是投资额,萧山区都位于杭州市第一位,在浙江省各县市区中也是稳居前列。万向、富丽达还分别成为全国或全省企业“走出去”的典范。

二是存在问题:在民营企业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就的同时,一些问题和障碍依然存在。首先是民营企业自身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如跨国投资经验不足,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在境外企业之间缺乏协调和沟通。其次是宏观环境的一些问题制约着民营企业“走出去”。如融资方面,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担保体系不够健全,企业在境外形成的资产无法为贷款作抵押担保,金融服务跟不上企业“走出去”的形势要求。再次是政府服务工作不到位。虽然我区政府部门能够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但是从国家、省、市的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认识还很薄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政策的执行和支持力度上还远远不力,一些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难以及时到位。最后是得不到国外法律保障。境外投资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企业难以获得国外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面信息,境外投资风险评估比较困难,缺乏预警机制,对企业在外的利益保护力度也远远不足。

加快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区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要引导我区民营企业做好“走出去”发展的宣传工作和培养各种相应意识。

引导培养企业树立战略性思维工作意识。“走出去”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是增强自身实力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引导民营企业用全球化的眼光来分析自身的特点和比较优势,采取科学论证,审慎决策,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方法,努力培养和提升企业的国际适应能力和规避风险能力;

引导民营企业树立品牌和质量意识。品牌和信誉对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是企业在海外发展的重要基石,要规范企业市场行为,防止盲目恶性竞争,有效维护国

家利益和中国企业的整体利益;

引导民营企业要抱团取暖避免单打独斗意识。在产业链延伸和生产上下游的衔接上,开展专业化协作和集群化发展,发挥联合起来“走出去”的优势;

引导民营企业在外投资活动中,要注意和当地建立和谐关系意识。企业在当地进行经济活动中,要开展适当的公益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企业融入当地社会并获得认可相当有益处。引导宣传广大民营企业,在国外要与我国驻外机构保持密切联系,这样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好更有效的有关当地社会经济的信息,也能提高企业的风险预警能力,保护企业在外的利益,规避不必要的损失。

措施之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走出去”工作的领导,积极做好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工作。

“走出去”工作必须要坚持“一把手” 亲自抓。区、镇、街政府要加大“走出去”工作的考评力度,引进先进人才、先进装备、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培育一支“懂外语、懂专业、懂法律、善公关”的“走出去”招商引资队伍,办好境内外重大招商活动。通过“走出去”更多地配置全球优势资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研究和制定我区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和规划。我区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存在若干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也不一样,在目前后金融危机时代,应该采取不同的对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促使我区企业的“走出去”工作有目标、有方法、有节奏、成体系,减少“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

加强“走出去”企业的产业引导。建议区委、区政府能够结合萧山实际,特别是根据我区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化仟纺织、羽绒服装、汽车零部件、建材建筑、机械装备制造等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细化、切实可行的地方政策配套体系。如编制《萧山区鼓励海外投资产业目录》等措施。

高标准建设“走出去”综合信息系统。区政府有关部门能够整合浙江省和各地市有关部门服务“走出去”的信息,以省商务厅和各地市外经贸局网站为依托,高标准建设“走出去”综合信息系统,使其成为承载“走出去”管理、服务、资讯的主要载体,提供高质量的“走出去”网上政务服务及政策法规、经验交流、投资环境、业务动态等信息资料。

充分发挥致公党党员和广大侨属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作为民主党派的致公党党员和广大侨属都有海外关系或者有在海外工作、生活、学习的经历,其亲属或者本人对当地国家的历史、文化、法律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的还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成立“走出去”咨询服务中心,吸收有一定社会关系的致公党党员和侨属参加,为“走出去”企业牵线搭桥,或者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7 © 杭州萧山致公党      备案号:浙ICP12008854
地址:萧山区沈家里199号人才管理中心8楼
技术支持: 杭州巨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